2023/03/09
请参阅文末的重要通知1
【注:英文版完整博文已于2023年2月21日在BHP 官方网站上发布】
六个月前,在发布2022财年全年业绩公报之际,我们注意到,尽管大宗商品的总体价格仍接近或高于长期平衡价格,但不同类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正在扩大。2023上半财年(2022年7月至12月),俄乌冲突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持续导致能源、食品和化肥市场异常波动;有色金属和钢铁产业价值链也受到俄乌地区供应不确定性的影响。同时,去年下半年中国的需求放缓,叠加世界其它地区通胀加剧、以及多国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和关于衰退的猜测等都对市场产生了压力。正如预期的那样,全球物流、非能源工业产品和下游制造业遇到的瓶颈问题在过去六个月出现显著缓解。但劳动力供应仍然紧张,并将成为2023年最紧迫的通胀担忧。目前,与能源成本相关的风险已趋于平衡,不再呈上行趋势。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仍错综复杂,但与俄乌冲突刚爆发时相比,需求前景在短期内已日趋明朗。
如今,全球总体通胀已过峰值,正显现缓解之势。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周期预计将在未来几个季度结束,发达国家的国内市场需求正在大幅放缓。中国年初以来经济活动的复苏势头,以及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的部分下行风险得到了充分缓解。综合上述因素,2023年,全球GDP预计将从2022年3.4%的估计值下降至2.5%-2.75%之间。从半年期角度来看,预计2023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要略强于上半年。
当然,经济走势仍可能出现超出预期的意外上行或下行表现,我们也一如既往地对各种可能的情景进行了系统性考量和测试。我们认为,相较一年前同期做出展望时相比,未来12个月经济走势波动的区间已经有所收窄。
与增长前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价格形成的趋势预计将再次变得极为复杂。我们认为,随着三股主要力量之间的角力,大宗商品价格将在年内出现波动,这三股力量可概括为“3R”,即:现实(reality)【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的现实】;缓解(relief)【高通胀率似乎已经见顶,利率不大可能再进一步大幅上调】;重启(re–opening)【中国市场在后疫情时代经济焕发活力】。
越过短期从中期来看,我们继续看到必和必拓业务涉及的诸多领域的市场需求将迎来增长,包括新增供应和替代性供应。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支撑我们做出长期乐观前景判断的基本因素没有发生改变。
展望未来,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脱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带动世界对钢铁、有色金属和化肥的需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坚信,必和必拓在正确的地区拥有优质的运营资产,专注于正确的商品类别,并具备有吸引力的拓展计划。随着各个终端行业和全球各地需求的多元化,在正确的社会价值主张的支撑下,公司业务有望取得长足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在机会面前保持敏锐,积极探索那些既能够在当前取得良好表现,又能够在未来保持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的大宗商品类别,并扩大我们在这些类别的资产组合。
中国
在通胀目前不构成担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正全力以赴稳增长。一系列经济支持政策的效果将逐步显现。
2022年11月成为了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分水岭。确切来说,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十六条措施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地产需求侧的政策也正不断优化(包括房贷利率等等),同时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以有效防范化解行业风险。
从长期来看,我们仍然认为,随着适龄劳动人口的减少(联合国和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总人口数可能已达峰值)和资本存量的成熟,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有可能在长期相比过去进入更温和的增长区间。中国的产业结构转型将持续呈现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的趋势,支出驱动因素可能会从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同时进入城市化的后期。
综上所述,预计在本世纪20年代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仍将是全球工业增加值和固定投资活动的经济增量最大贡献国。中国持续加大低碳技术研发投入的战略决策,以及未来这些技术在中国国内的迅速普及,也预示着在未来几十年,中国仍是面向未来的大宗商品的广阔市场。
钢铁
据我们初步预测,中国2023年和2024年的钢铁产量仍将保持在10亿-11亿吨的区间。过去四年来中国钢铁一直维持的这个水平,我们预计该峰值区间将延续至第五年,甚至第六年。然而,与2022年位于该区间下限相反,未来两年的钢铁产量可能会重回区间的中部。但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对钢铁行业有着决定性意义的房地产行业需要有积极的变化。
从长期来看,我们坚信到本世纪中叶,随着中国的城镇化率向80%左右迈进,人民生活水平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二左右,届时中国的钢铁存量将增加近一倍,目前中国的人均钢铁续蓄积量为8吨,仍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存量水平。
铜
在中国需求复苏的引领下,今年全球铜需求仍将持续增长。从供给方面看,许多期待已久的项目将在2023-2024年陆续达产,包括在秘鲁、智利、中非和蒙古的项目。尽管这些项目实际交付和产量提升方面仍可能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但我们预计到2024年年底,铜矿供应量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提升约12%。不仅是原生铜矿供应量会增加,废铜的供应量预计也会增加,这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中国废铜资源增长、铜价上涨以及物流复苏等。
未来两年内,行业必须消化这些新增的供应量,而发达国家的需求预计将处于低谷,所以中国市场将至关重要。直觉告诉我们,短期内全球供需平衡大概率会被打破,铜供应很可能会出现一定过剩。
在度过这一阶段后,预计2020年代的后半段铜市场将再度面临供应不足,且缺口可能会持续扩大,使得价格更持久地维持在高位得以刺激新的供应增长。长期看, 10年后的边际价格要么取决于低风险地区的低品位棕地扩产项目,要么取决于高风险地区的高品位绿地开发项目。显然这两种铜资源项目的开发成本都不会低。
镍
我们预计2023年的镍市场整体将再次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过剩量预计较2022年有所收窄。不锈钢的市场需求将复苏,电动汽车电池的市场需求预计将再次大幅增加。考虑到二级镍供应量,将在多年来首次出现个位数的增长(2020/21/22年度分别增长10%/10%/12%),预计镍供应量总计将盈余约20万吨。从短期来看,一些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全球增长前景;电动汽车销售前景;以及中国-印尼镍产业是否能出现新的工艺创新,以经济可行的工艺方式将供应过剩的非一级镍转化为纯镍。
从长期来看,我们认为镍市场将成为全球电气化大趋势的主要受益者,其中硫化镍矿资源将尤其紧俏。这是因为与红土矿相比,采用硫化镍矿生产适合电池使用的一级镍的成本相对较低,且其一体化冶炼工艺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更具优势。
重要通知
本文包含前瞻性声明,包括经济前景中的趋势陈述;大宗商品的价格和汇率;大宗商品供求;管理层计划、战略和目标;假设的长期情景;全球对气候变化可能做出的各种应对;以及未来可能性事件对必和必拓资产组合价值的潜在影响。前瞻性声明可通过术语的使用来识别,包括但不限于:“打算”、“旨在”、“预计”、“看到”、“预期”、“估计”、“计划”、“目标”、“相信”、“期望”、“承诺”、“可能”、“应该”、“需要”、“必须”、“将”、“会”、“继续”、“预测”、“指导”、“趋势”或类似词语。这些声明根据的是截至本文发布之日和/或必和必拓情景分析进程所在之日的可用信息。情景分析本身具有局限性,很难预测哪些情景会具体发生,如果得以发生,可能会成为事实。情景对我们而言,不构成最终确切的结果。情景分析所依据的假设可能正确或不正确,或可能被证实为正确或不正确,并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成为事实,且情景可能会受到所披露假设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前瞻性声明并非对未来业绩的保证或预测,可能涉及已知和未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其他因素,其中许多风险和因素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可能会导致实际结果与本文中所载声明出现重大差异。必和必拓提醒大家,勿将任何前瞻性声明作为凭借依据,包括鉴于当前的经济气候以及与俄乌冲突和新冠疫情等相关的重大动荡、不确定性和中断等。除非适用法规或法律另有要求,否则必和必拓不承担任何公开更新或评估任何前瞻性声明的责任,无论涉及新信息出台亦或发生未来事件之情况。勿将过往业绩作为未来业绩的指南。